荆三棱、 荆人、 荆人涉澭、 荆公、 荆关、 荆冠、 荆凡、 荆刘拜杀、 荆南、 荆南杞梓、 荆卿、 荆台、 荆吴、 荆国、 荆天棘地、 荆妇、 荆妻、 荆姬、 荆子、 荆宝、 荆室、 荆尸、 荆山、 荆山之玉、 荆岑、 荆州、 荆州乐、 荆州市、 荆州瘿、 荆巫、 荆布、 荆扉、 荆文王、 荆文璧、 荆朴、 荆杞、 荆条、 荆杨、 荆枝、 荆柴、 荆株、 荆桃、 荆梓、 荆棘、 荆棘丛生、 荆棘丛里、 荆棘列、 荆棘剌、 荆棘塞途、 荆棘律、 荆棘满腹、 荆棘满途、 荆棘载途、 荆棘铜驼、 荆楚、 荆楛、 荆榛、 荆榛满目、 荆樲、 荆歌、 荆江、 荆浩、 荆牛、 荆牧、 荆玉、 荆王、 荆璞、 荆璧、 荆笄、 荆笔杨板、 荆筱、 荆篮、 荆翼、 荆聂、 荆舒、 荆艳、 荆芥、 荆花、 荆荼、 荆莽、 荆葵、 荆蓁、 荆蓝、 荆薪、 荆藜、 荆虹、 荆蛮、 荆褐、 荆请、 荆轲、 荆轲刺秦王、 荆钗、 荆钗布裙、 荆钗记、 荆门、 荆阮、 荆革、 荆飞、 荆高、 荆魏、 荆鸠、 荆鸡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三荆同株、 伪荆卿、 劈荆斩棘、 天荆地棘、 布裙荆钗、 披荆斩棘、 斩荆披棘、 杜荆州、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桃弓荆矢、 棘地荆天、 泣荆之情、 满目荆榛、 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王荆公体、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班荆馆、 穿荆度棘、 紫荆山、 肚里生荆棘、 薮中荆曲、 蜗舍荆扉、 裙布荆钗、 识荆恨晚、 负荆请罪、 负荆谢罪、 通荆门、 钗荆裙布、 铜驼荆棘、 隋珠荆璧、 随珠荆玉、 黄荆杖
三田分荆、 三荆、 亡荆、 关荆、 分荆、 地棘天荆、 大荆、 存荆、 寒荆、 山荆、 布荆、 成荆、 拙荆、 李逵负荆、 柴荆、 棘荆、 椒举班荆、 楚荆、 榛荆、 泣荆、 牡荆、 班荆、 田荆、 画荆、 白荆、 紫荆、 老荆、 肉袒负荆、 蛮荆、 被苫蒙荆、 裙布钗荆、 负荆、 贱荆、 金荆、 钗荆、 问荆、 鲁女泣荆、 黄荆
荆的拼音:jīng,阴平调,声母为j,韵母为īng。
荆的繁体字:荊 。
荆的部首:艹部。
荆的笔画:9画;荆字繁体字多少画:9画;荆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4画。
荆的笔顺:荆的笔画顺序为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一一一一一ノ一一一,书写为横、竖、竖、横、横、撇、竖、竖、竖、横、横、横、横、横、撇、横、横、横。
荆字五行属什么:属木;与荆字相同五行属木的起名用字有:建、军、国、春、杰等五行属木的字。
荆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6133人次
荆字取名的寓意:寓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之意。
荆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之意。
荆字取名的含义:荆字含义为荆花、荆棘、荆条、荆州之义。
好听的带荆的名字:
荆林、 小荆、 晓荆、 皛荆、 筱荆、 之荆、 芝荆、 枝荆
荆拼音 jīng 荆部首 艹 荆笔画 9 注音 ㄐㄧㄥ 繁体字 荊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竖横横撇竖竖竖 荆的意思、基本信息 荆五笔86:AGAJ 荆五笔98:AGAJ 五行:水 UniCode:U+8346 四角号码:42400 仓颉:TTLN GBK编码:BEA3 规范汉字:1401 荆的解释● 荆
jīng ㄐㄧㄥˉ
◎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 姓。
英文翻译
◎ 荆
vitex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荆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6) 荆山的简称 [Jing mountain]
(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8) 古国名 [Jing state]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词性变化
◎ 荆 jīng
〈词性:形〉
(1) 我的,属于我的 [my]——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poor]。如:荆柴
[①][jīng]
[《廣韻》舉卿切,平庚,見。]
亦作“荊1”。
(1)落叶灌木。种类甚多,如紫荆、牡荆。
(2)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3)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4)荆山的简称。
(5)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6)古国名。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7)姓。战国时燕有荆轲。见《史记·刺客列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耕部喻三母,hyeng
[广 韵]:舉卿切,下平12庚,jīng,梗開三平庚見
[平水韵]:下平八庚
[粤 语]:ging1
[闽南语]:keng1,kiu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